才剛看到台灣餐飲業者在疫情解封後,提供外送服務的比率逐漸下滑;momo 毛利衰退,被投資人不斷降評;接著又看到這幾年聲勢很旺的英國折扣超市 Aldi 宣布在 8/18 終止線上購物 Click and Collect 的服務。
在疫情的高峰期,全球零售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變革,尤其是食品零售領域。許多業者在此背景下,迅速擴展了電商、外送等服務;然而,隨著疫情逐漸趨於常態化,這些疫情下誕生的服務正面臨重新審視與整頓的壓力。Aldi 的舉動,會不會成為零售業在後疫情時代的一個新起點?
Aldi 的 Click and Collect 服務於 2020 年 9 月推出,最初是為應對疫情期間線上購物需求的爆炸性增長。然而,儘管這項服務一度在 1,020 家門店中的 174 家運作,但與競爭對手如 Tesco 和 Sainsbury's 相比,Aldi 並未大幅擴展。這次決定終止 Click and Collect 服務,正是出於對門店營運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考量,Aldi 希望通過專注於其核心的低價戰略,來保持其市場競爭力。
除此之外,Aldi 先前結束 Deliveroo 外送合作的決策,也可能反映了其對於營運成本上升的憂慮。加上英國生活成本危機的加劇,食品雜貨價格的上漲使得維持這些服務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高。對於以低價商品聞名的 Aldi 來說,削減這些高成本但利潤有限的服務,或許是保持價格優勢和市場份額的重要決策。這一推測與市場現狀吻合,線上生鮮雜貨市場的佔比已從疫情高峰時的 15% 回穩在 13% 以下,顯示出消費者的需求已逐漸回歸疫情前的常態,進一步推動了 Aldi 調整其業務模式的必要性。
在後疫情時代與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下,零售業者需靈活調整其服務模式,既要保證線上服務的可持續性,也要防止過度依賴線上購物所帶來的風險,畢竟人力等相關成本的提升,已不可同日而語。Aldi 的策略調整不僅是出於保持市場競爭力的考量,也反映了其對於維持長期穩定盈利的需求。看來,全球零售業者面臨的考驗還未結束,如何在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同時降低營運成本、永續經營,確實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