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囉~ 當你去日本旅遊時,選擇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麥當勞,雖然只有一個車站之隔,價格也可能不一樣!
在 商社男的外食迷宮 看見一個有意思的新聞,日本麥當勞開始實行依租金高低、員工薪資等因素來決定商品販售價格的制度,東京都、大阪府、愛知縣等都心區的店鋪將列為「都心店」,商品售價會高於一般麥當勞的「通常店」,價格差異達10~90日圓。還不只如此,在「都心店」與「通常店」間,也增加了價格較「通常店」高10~30日圓的「準都心店」。再加上原先機場等特殊場域的門市,全國約3000家店舖的麥當勞有近8%的門市都會調高商品價格。
我第一個直覺反應是,那外送呢?如果商店的立地條件會決定商品價格,那打破商圈立地條件限制的外送又會有什麼改變。果然,麥當勞也因應物流成本的增加,調漲了外送的價格。所以,以一個大麥克來說,商品價格依序為:「通常店 450日圓」>「準都心店 470日圓」>「都心店 500日圓」>「外送 590日圓」。不論你選擇步行到哪一種麥當勞店型,似乎都比外送便宜。
其實,2023年有52.6%的日本外食產業預計調漲商品價格(其他沒調的應該是在2022年先漲幾波了,正在考慮要不要繼續漲)。主因是原物料、人力、物流成本均持續上漲,甚至找不到人力因應門店與物流需求,而有縮短營業時間的狀況與外送需求減少的趨勢。不叫外送也對應外食需求的回升,超過一半的外食產業已恢復疫情前的銷售水準。但為了解決人力、物流與食材成本等問題以獲得合理利潤的方法,也正是當前的難題。
日本麥當勞6月既存店銷售額同期 +5.7%,客單價同期 +11.6%,來客數同期 -5.3%。全店銷售額 +7.1%。適合外送的麥當勞在疫情期間銷售額連續36個月正成長,日本大型餐飲集團Zensho收購儂特利也是看好漢堡品類的外送商機與集團綜效。但麥當勞來客數卻在今年二月開始較前年表現低落,可能是部分疫情紅利流失,提升客單價或許是一種解法,麥當勞從2022年就已進行兩波調漲的手段,卻也可能因此造成顧客的再流失,找出其中的平衡點就會是決定企業獲利的關鍵。
但我認為這案例真正有意思的部分在於營運成本透明化的展示並轉嫁在顧客眼前。一般人認為連鎖企業應該提供一致的服務規範與品質、商品種類與價格,卻忽略在立地條件下產生不同程度的成本對於獲利的影響,當單店的經營與獲利有困難,自然影響到服務與商品的品質;尤其是連鎖企業若是加盟體系,自然更為辛苦。也類似日本之前討論網購的「免運費」應該調整為「含運費 或 運費由企業負擔」,原因在於這些成本都不是透明的,唯有讓消費者意識,才有機會教育消費者做出更好的消費決策,而不是造成資源的浪費或犧牲。
同樣的,當都心區的麥當勞要找到員工服務你時,勢必要能提供員工不劣於當地相同性質工作的薪資水平,才有持續經營的機會。因為,缺工的問題,通常缺的都是薪資。當然,消費者一聽到漲價的直覺反應都會不爽,但當你知道有兩家店:一家店用低薪苛刻店員、一家店用合理薪資雇用店員時,身為顧客的你,會選擇哪家店消費?如果那店員是你的親朋好友甚至是你自己,你的消費決策標準仍然只剩下「價格」嗎?
我認為日本麥當勞把漲價的原因說清楚是好的,這也表示未來會因這些原因再被社會大眾檢視。而依立地條件不同設計單店商品售價是否能再次有效帶動麥當勞的企業營運績效,我也認為這只是日本麥當勞因應當前問題嘗試的做法之一,在自助結帳、動態定價等科技可以成熟輔助門店營運,或透過會員、訂閱制等行銷機制達到商業模式的改變等,都可能影響商品價格的再設計,也是各零售業者持續面對的未來挑戰。
不過,以日本各速食店最基本款的商品「漢堡」來看:漢堡王售價280日圓、摩斯和儂特利售價都是240日圓;麥當勞各店型(含外送)的價格是落在170~240日圓之間,這就是麥當勞的經營實力了。看起來,似乎仍是很有競爭優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