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媒體網路(RMN)的新挑戰

因為好味小姐連續兩天宣布本周停更podcast,人生失去笑點只好看一下嚴肅的 RMN(Retail Media Network,零售媒體網路)。

Amazon廣告事業2022年營收近400億美元,近年年增率均在20%左右,成為次於AWS的重點發展業務;零售龍頭暨全美第二大電商Walmart的廣告事業進一步串聯店頭媒體與數位生態圈,在2022年達27億美元營收,2023/Q2年增亦達35%。麥肯錫最新預測2026年美國零售媒體市場將破千億美元。

不論虛實通路的零售業者,在面臨商品毛利下降、銷售多通路競爭的趨勢下,RMN廣告事業儼然已成為零售業找出高利潤新出路的第二成長曲線(多家外媒指出RMN毛利高達70%)。除了知名的Amazon、Walmart外,法國家樂福、日本全家、台灣momo等各零售均已宣布投入RMN。

雖然零售業者多具備「通路即媒體」的概念,但RMN不同於傳統廣告媒體與Google、Meta等網路廣告,也正好日經邀請熟悉數據與行銷的耶魯大學教授上武康亮解析美國RMN廣告事業,所以簡單翻譯圖表做粗淺介紹(內容建議看原文)。如果你已經是RMN專家,建議可直接離開轉看這篇「TPG 週刊 Issue 54 - 台灣的零售媒體元年?」https://publishergroup.tw/tpg-weekly-issue-54/,我覺得比日本教授更了解執行細節!就不用浪費時間往下看初階版了。

《RMN初階版圖解》圖以網購舉例,若是實體門市,廣告則投放在電視牆、行動裝置等介面上

優點

  1. 簡易衡量廣告效果:零售業者可透過會員與自家門市、網購、行動平台、店頭媒體、感應器等蒐集第一手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數據化的行為追蹤與分析,使廣告更具成效。
  2. 精準行銷效率提升:RMN是位於零售場域(不論是店內或網購)的廣告訊息,消費者本身就具有遊逛、購買的意願,對RMN廣告感到干擾的機率低,更能提高廣告效果。
  3. 第三方Cookie退場後,減少廣告投放成本損失的可能:以往數位廣告投放多依賴可跨域追蹤使用者足跡的第三方Cookie,將因各國推動個人資料保護法而退場。有研究者指出,若無法使用第三方cookie輔助廣告投放,廣告投放成本可能增加近40%。RMN為零售業第一手資料,不需依賴第三方Cookie的數據對零售業者與品牌主都具吸引力。

課題

  1. 尚無法驗證獲取新客的成效:RMN的數據來自自有零售場域已有的足跡,若是沒有購買意願的顧客不會在RMN的投放目標中。也就是說,目前尚不清楚RMN在新客戶獲取的成效!
  2. 大型零售可能壟斷RMN市場:這會使大型零售商的議價能力可能提高,品牌商不得不從,廣告的性價比也可能會降低。

關於這兩大課題,市場上其實有出現跨零售場域的RMN平台,如:日本全家和唐吉軻德的合作,不過因尚在合作初期,並沒有實績可參考;另外像TPG 週刊提到的D2C平台也確實存在切入RMN市場的機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