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這裡開始說蝦皮是披著蝦皮的狼時,我常被罵不懂蝦皮的流量有多好、錢有多好賺、中國電商思維就是讚!
甚至還有人把這種經營觀念透過新聞媒體宣揚,帶進實體零售,和老闆們說做電商就是要砸錢補貼,才能拿下市場。而這些人,果然在實體零售做不好電商時,也只會說:是老闆不給更多錢、公司不給更多資源、實體不懂電商(我真的非常厭惡這種「電商人」,不如找顆西瓜來做電商)。
就算蝦皮手續費越漲越兇,還是有人說:流量在還是會賺!直到最近蝦皮賣家低毛競爭,各國政府正視中國電商的不公平競爭與劣質品傾銷,問題逐漸擴大,才有電商圈的開始正視這不公平、傷害商業健康體質與環境的問題。
有看過魷魚遊戲的都知道,遊戲中有一隻金豬,每掛掉一個人,金豬內的錢就會多一份;一般人都會想:掛掉的只要不是我,我的錢就會多一點!於是更容易違反道德與展現劣根性,用盡一切手段只想自己活。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帶點反社會人格的參賽者、士兵,竟然都願意遵守魷魚遊戲的規則,願意共同玩下去!而沒有人問:為什麼遊戲規則必須這樣玩?這規則,不能違反嗎?
台灣這幾年不論傳統純電商,或是實體通路經營的B2C電商,幾乎都隨著中國電商的腳步陷入內卷的魷魚遊戲。如果沒有人願意一起改變遊戲規則,那剩下那一個拿下所有獎金的人會是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