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8 武漢肺炎下的日本便利商店:日本便利商店還有明天嗎?

上次有提到日本便利商店們正在思考我們是否還有明天?日經剛好於上週訪問日本三大便利商店社長對此議題的看法

上次有提到日本便利商店們正在思考我們是否還有明天?日經剛好於上週訪問日本三大便利商店社長對此議題的看法,摘要如下......

日本三大社長在面對武漢肺炎帶來的巨變下,都對於以往規格化的店舖設計有所反思。7-11就認為應該打破以往規格化的店舖,依商圈條件重新規劃商品結構。如:北海道的門市因距離較遠,顧客需要的是量販裝的酒、米一次購足;單店客單價也可能高於東京都的門市兩倍。所以,因應不同的消費生態對應的商品結構,店型當然就不會一樣,才能掌握應得的營收。日本全家也認為單一模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應著手在住宅區增加冷凍食品、日用品、蔬菜等結構。而這些行動,也恰巧是Lawson進行中的規劃。

對於打破規格化的店鋪設計,三大社是有志一同。但也分別提出未來便利商店的不同想法與著重點,這倒是挺能看出三大社的企業文化性格,我覺得很有趣:

日本7-11 / 永松文彦

  1. 建設最後一哩路:這最後一哩是門市要走出去的最後一哩。門市就是小倉儲,配送要比電商快一步。就像是啤酒,在家想喝時就要立馬喝到夠冰的啤酒,門市就是你的冰箱。
  2. 商品齊全、商品力強:優先陳列自有品牌7premium & 7premium GOLD,及健康型商品。結合在家用餐的需求,與酒類、小菜共同陳列。

日本全家 / 沢田貴司

  1. 打造具挑戰性的組織與允許失敗的公司:新的專案將公開招募新手、使其成長。起因是在這次疫情中,日本全家是三大社績效表現最差者,所以似乎已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覺悟,打算新的開始。這也是唯一談到組織的企業。

日本Lawson / 竹増貞信 (Lawson想法跟我最合,難怪是我的最愛)

  1. 結合地域性商品:鄰近農家的蔬菜進入當地門市販售或做成小菜,使地域發展正向循環。
  2. 法規與數位突破並進:無人商店技術的創新與研發,如菸酒透過數位技術辨識年齡,法律須同步修改,以實現數位服務與應用。
看完日本便利商店在疫情後的想法,好奇如果訪問台灣四大便利商店,同質性與異質性的策略會有哪些?不過,不論台日的便利商店,都仍有可能是相互複印,最後還是長的都一樣。

但以目前台灣四大便利商店的發展趨勢與核心能力,若能專注關注顧客與自身的關係與服務,我倒認為有很大機會可以各自精采,發展多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