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數據分析機構PYMNTS觀察美國2022年黑五購物節(Black Friday)的消費趨勢,發現近四分之一的顧客已身處不分線上線下的全通路消費世界,較2020年增加11%;堅守純網購的族群反而減少5.6%。到店取貨的使用比例則來到25%(較2020年增加14%);另,疫情造就的商店路邊取貨(Curbside pickup)使用率亦達15%。
由上看來,實體通路的存在有其必要性,能降低消費者運費成本、增加體驗。因此,顧客全通路的消費歷程中,實體通路如何結合科技規劃各個服務接觸點,使顧客增加黏著度/忠誠度,將是重中之重!
而在一片不看好黑五消費氣勢的聲量中,本次黑五電商銷售額反而逆勢成長2.3%。主要是通膨壓力下,消費者的計畫性消費遞延到黑五一次爆發。且支付工具有明顯的不同,先買後付(BNPL) 的使用比例由2020年的3.7%增長至10.2%,這也是帶動電商銷售額的主因;Apple Pay為首的國際三大pay、虛擬貨幣、venmo(電子帳戶儲付機制)也有成長,整體而言,數位支付的使用率明顯提升。
不過,美消費者信用卡的申辦門檻相較台灣高,雖然先買後付能為電商導入無信用卡的新客群,也能讓無法申辦信用卡的顧客享有分期付款的福利。可是在通膨趨勢下,消費者在黑五集中消費又借錢付款的心態若持續在網購星期一發酵,可能造成後續消費力更為減弱與未來社經影響,那黑五的買氣不見得是好買氣。
但對美國各大零售業來說,用超深折扣來降低庫存壓力、吸引顧客上門,在今年底前,已經是不得不的手段!不論業者還是消費者,都是先活過今天再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