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流通研究所先前發表的2022年台灣「零售&電商全體次產業結構」報告中提到:「非店面零售在大型業者的投入推進下,直銷、電視購物等銷售型態在疫情後仍持續加速成長。」這段引起我的好奇,好奇真的是非店面零售業都加速成長嗎?
雖然有疫情紅利,但下左圖顯示的似乎是非店面零售業大幅成長的可能只有momo,拉穩了非店面零售業集體的成長率。或許是疫情中,顧客更傾向不外出、一站購足的需求下,使momo更發揮集客力與規模優勢。
下圖顯示:momo 2017年左右啟用北區物流中心,物流實力正式超越PChome;加上增加書籍、指標性美妝/日用品牌等品類結構,B2C營收實力已經和PChome齊頭。而momo自身的電視購物和B2C營收比例也大幅變化,B2C占比從2016年約占7成的營收,至2022年已達佔93%的營收占比,推測電視/網路購物的會員消費行為與企業資源具有一定的重疊性,可能也有助其營收移轉與消費增加。
而能彰顯momo規模優勢的在於營業費用率和利益率,雖然momo的毛利率近年都略低PChome 1~2%,但就算去年底momo大張旗鼓的衝雙11,費用率仍僅6%,不僅是逐年降低,更僅有PChome約6成的費用率,利益率更為PChome 4~5倍。從這點來看,我認為PChome近期優先調整事業體質是正確的方向,行銷費用砸得再多,可能只是重演蝦皮之戰的悲劇。
最後,我一直記得momo說2022年要衝破1000億營收?momo B2C去年則約986億,雖然差不了多少,但如果不是疫情助攻,純電商還真的難做。而我也認為,富邦蔡家持續溝通拉高零售業戰場到會員與點數之戰,才是真正的虛實零售業之戰,戰場不會在純電商。虛實通路今年都將回歸零售經營本質:了解顧客需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