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的時候說過全家和富邦媒量體差不多,我自己作為虛實板塊移動觀察的重點。年底了,全家至 11 月累積年營收 911 億元,今年如果要進零售業千億俱樂部的話,十二月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拚,加油;富邦媒至 11 月累積年營收 995 億元,今年應該就是註定個位數「正常」成長了。
之前也提到,疫情使消費行為極端化,那代表的是看到像 momo、PChome 這樣的傳統電商的天花板,而不是未來性。這類型的電商平台在正常社會、經濟環境發展下,我認為不會再有太大的波動。我還是看好未來台灣最大的新型態電商,是掌握在現在的實體零售手中。
2022 年零售業網路銷售營業額 4,930 億元,相較 2019 年成長 71.6%。其中,「綜合商品零售業」成長 196.8%,達 341 億元;「電子購物及郵購業」成長 53.2%,達 2,818 億元。2023 年前三季零售業網路銷售營業額 3,607 億元,年增 2%。「綜合商品零售業」271 億元(年增 10.1%);「電子購物及郵購業」2,003 億元(年增 0.7%)。疫情再怎樣限制人的移動,「電子購物及郵購業」下的傳統電商天花板連翻倍空間都沒有,市場更是縮減與高度競爭!
2019 年到 2023 年「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在零售業網路銷售營業額的市占從 64% 降至 56%,市場被其他零售業分食;傳統電商平台則大者恆大、集中化至 momo,使 momo 五年增加 10% 市場份額,拿下「電子購物及郵購業」近四成的占比,momo 以外的綜合型電商平台經營更為艱鉅。而對於「綜合商品零售業」來說,現在電商的市場,就是「綜合商品零售業」未來要拿下的市場,重分配這塊市場,對「綜合商品零售業」才是成長。
不過,我也覺得產業界限越來越模糊,早已打破商品類別、商品數量、賣場空間的限制,加上零售業數位銷售的模式越來越多樣化,經濟部零售業網路銷售營業額的計算方式和分類真需要重新定義,跟上數位零售的時代。
& 目前看來全家今年不會贏過 momo 好可惜,可惡我賭輸了!但明年可以贏吧!?
留言
張貼留言